“奴一代”的囤生活
邵菲
70后,北京事業(yè)單位職工。記賬6年。
邵菲生于七零末,她和丈夫都在事業(yè)單位工作,收入穩(wěn)定,但也算不上寬裕。2005年,她和丈夫買了房。從此,邵菲學會了“囤”、學會了“換”,她也向往著能偶爾享受一下“奢侈”的生活。邵菲說:“我是一個典型的工薪家庭主婦?!?/p>
在邵菲的賬本上,詳細記錄了從2005年到2010年的所有花銷,每到月末年底,邵菲還會算個總賬,以此來更好地規(guī)劃生活。
應對通脹——我“囤”
商場里的打折專柜、超市里的特價區(qū)總是對邵菲有著致命的吸引力。邵菲說,“囤”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樂趣。
“比如我身上這件羽絨服,我去年趕著過季時買的,才500多,今年少說也要上千。”邵菲說,自己和丈夫都不是“潮人”,所以沒必要買“惡貴”的新款,買些前兩年的老款,或者趕著過季時買折扣商品、反季節(jié)時買特價商品都是節(jié)約家庭開銷的好辦法。
不僅“囤”大件兒,小件兒也要“囤”。在邵菲的賬本上,大量購買特價的衛(wèi)生紙、洗浴用品、襪子手套也很常見?!耙惶嵝l(wèi)生紙?zhí)貎r時能便宜三四塊錢,我就買上十提,‘囤’著慢慢用?!?/p>
讓邵菲感觸最深的是餐飲消費。每天早上,她都要在城隍廟吃早餐。今年1月,新的價目表悄然上臺,一根油條從1元漲到了2元,一個雞蛋從1元漲到了1.5元,小籠包從4元漲到了5元……單位里的午餐也在一年間漲了一倍,分量也自動“瘦身”了。邵菲說,五年間,工資漲幅不到20%,餐飲消費的漲幅已經(jīng)翻了三倍。
緊跟政策——我“換”
2005年,邵菲和丈夫為了買房幾乎花光了所有的積蓄,所以,電視、電腦等必備家電都買了最便宜的??墒?,落伍的外形、有限的性能顯然不能讓這對年輕夫婦滿意。
2007年,邵菲憑借北京戶口參加了家電以舊換新活動,“大腦袋電視”被回收,邵菲夫婦出了4900元,買了32英寸的夏普液晶電視;“雜牌臺式電腦”也被5000元的聯(lián)想筆記本取代?!奥龘Q唄,現(xiàn)在有點積蓄就買些新產(chǎn)品,生活還是需要品質的嘛!”
在邵菲的賬單上,最劃算的當屬房子和裝修的花費。2005年,邵菲購買了位于東南五環(huán)共83平米的房子,每平米4280元,現(xiàn)在這里的二手房每平米都在1.5萬元以上,仔細算來,五年間房子增值了88萬元!“我們當年是簡裝,一共花了6萬元,現(xiàn)在這個價格連裝修隊都請不來?!鄙鄯浦钢~單上的裝修明細表說。
享受生活——我“驢”
自從買了房,邵菲夫婦就成了“無產(chǎn)階級”,每月的收入還了按揭、換了家電、除了消費,幾乎就成了“月光一族”。2010年,邵菲夫婦終于實現(xiàn)了第一次“奢侈旅游行”。
為了看看百年一遇的世博會,邵菲夫婦共花了8000元報了旅游團,杭州、烏鎮(zhèn)、上海五天游,加上額外的消費,一萬元家底兒成就了一次浪漫。雖然時光短暫,五天游就像走馬觀花;雖然游人如織,觀景不如看人,但是,這次難得的享受還是讓邵菲滿足不已?!耙院笥媱澲磕甓汲鋈ヂ糜我淮危伯斠话选H友’,享受一下生活!”
還沒有孩子,也沒有贍養(yǎng)負擔的邵菲夫婦非常珍惜眼下難得的輕松生活,他們會時不時安排一次“大餐”,或與朋友們來一次“小酌”?!巴π腋5模硎墚斚戮妥钚腋0?!”邵菲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實習記者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