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導(dǎo)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以下文字引自理查德·希克(Richard Schickel)在《時代》周刊上發(fā)表的評論:“奧馬哈登陸日:暈船的士兵一登陸便開始遭到屠殺,有些人爬到山坡的另一面躲開炮火的攻擊,身背包裹的士兵有的被淹死了。沖向海邊的浪花混雜著被害士兵的鮮血,一片鮮紅。有些人中蜷縮在狹窄的海灘一隅,可憐地躲在遮蔽物后面。所有人的命運都沒有區(qū)別。無論生死,全憑機遇,這與生存策略毫無關(guān)系。
斯皮爾伯格的手持攝影機將我們帶到了一片混亂環(huán)境之中,他超強的剪輯能力為觀眾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零零碎碎、狀似馬塞克一般的恐懼感。在這部影片中,士兵所見即觀眾所見,腹部受傷,隨處可見的閃光和碎片,響亮的槍擊聲,隨意的渲染,蹣跚地士兵拖著受傷的手臂,他們在與隨處可見的死亡做著頑強的抗?fàn)帯_@可能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制作場面,部分原因是它對細節(jié)描述是如此狂熱,另外的原因是它的動作場面如此濃縮,影片幾乎讓觀眾一直處于恐懼之中,并且這恐懼延續(xù)的時間非常長,殘酷地出現(xiàn)了二十多分鐘?!?/p>
(來源: 新華網(wǎng)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