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三匯與三溪
重慶全市47個以一到十開頭的鎮(zhèn)街鄉(xiāng)地名中,竟有20個是以“三”字開頭,充分說明了重慶人對“三”這個字的鐘愛。而這20個“三”字開頭地名中,叫“三匯”、“三溪”的就有5個,均是因三條河(溪)流在場鎮(zhèn)附近匯合而得名;此外還有“三江”、“三角”等地名也是因河流交匯形成的形象地物而得名;南川的三泉鎮(zhèn),則得名于當?shù)氐臒崛?、溫泉、冷泉。這些得名與水密切相關,體現(xiàn)了重慶多水的自然特征。
“五”字地名
除了“三”字之外,重慶人最鐘愛的就是“五”字了,全市“五”字鎮(zhèn)街鄉(xiāng)名占到了10個?!拔濉弊珠_頭地名,多與當?shù)財?shù)量為五的地物有關。如江北五寶鎮(zhèn),因建場時周圍有五個山堡如五座寶山而得名;潼南五桂鎮(zhèn),以清初重建時玄天宮外有五棵大桂花樹而更名;永川五間鎮(zhèn),以明代建場時原有店鋪五間而得名五間鋪。
宗教地名
宗教地名也是重要的一類。這在“三”字地名中最多,如永川的三教鎮(zhèn)、石柱的三益鄉(xiāng)均有當?shù)厮聫R“三教寺”有關,北碚的三圣鎮(zhèn)則得名于供奉劉備、關羽、張飛的三圣宮,也屬于宗教來源得名。
此外,巴南二圣鎮(zhèn)因清代曾在此建關圣廟兩座,故名二圣;開縣五通鄉(xiāng)以當?shù)卦形逋◤R得名;大渡口九宮廟街道以當?shù)卦芯琵攺R,后改名九宮廟。這些都反映了當?shù)匾郧暗淖诮绦叛銮闆r。
交通地名
一些地名還反映了以前的交通情況。如璧山有七塘、八塘兩鎮(zhèn),是因為清代實行里塘制,從今江北區(qū)頭塘算起,分別是第七站、第八站,故名七塘、八塘。大渡口的八橋鎮(zhèn),以前叫蔬菜公社,1981年時以境內有八座石橋更名八橋。墊江五洞鎮(zhèn),以駐地附近臥龍河上建有五洞連拱石橋而得名。
趣味地名
還有一些數(shù)字地名,取名奇怪,乍一看讓人摸不著頭腦,實則饒有趣味。長壽的八顆鎮(zhèn),來源于縣志記載:“明朝萬歷年間,鄉(xiāng)人見顏氏爛壩夜放珠光八彩,掘出石佛多尊,創(chuàng)修廟宇,遂名八顆廟?!鼻宕衅诮▓鰰r,遂得名八顆場。
豐都十直鎮(zhèn),則是來源于重慶方言的諧音。以前,此地鄉(xiāng)場的街道因成“十”字而得名十字路,后被人們口口相傳訛變?yōu)槭?。大渡口的九宮廟以前實際上是九龜廟,后因為人們覺得九龜不夠雅,遂改名九宮。黔江的五里鄉(xiāng),并非其距離某地有五里,而是因其山高多霧,故在清代設場時取《后漢書》“如墜五里霧中”之“五里”一詞而定名。巴南的一品街道,則是因箭灘河流經此有三個灘口,后遂以“三口”為一“品”字得名。
此外,大足三驅鎮(zhèn)的得名也非常有意思,反映了當?shù)匾郧暗拿袼祝簱d,從清代開始,當?shù)孛磕甓露家蛞淮巍扒逭骸?,以驅瘟、火、沖三害,所以取名三驅。而打醮,正是以前請道士設壇做法事,求福禳災的一種民俗法事活動。
鏈接閱讀
【微播爐】山城記憶:重慶那些老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