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訂閱CHINADAILY手機報 |
![]() |
|
山東 > 泰安
![]() |
泰山皮影:一個人演活一場戲 2010-12-02 10:05
中國日報網消息:在泰安城老縣衙大院的弄影軒茶館里,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正左腳踩鼓,右腳敲鑼,口中唱著戲詞,雙手還舞動著皮影戲道具人只見白銀幕上的影人拳打腳踢、舞刀弄槍,活靈活現。精彩的皮影戲《石敢當》引得觀眾陣陣掌聲和歡呼聲,不時有人跑到后臺看個究竟,當確信一臺戲是由老人一個人演出來的,無不感到驚奇。 老人叫范正安,今年65歲,11月4日,他剛從省里領回了“山東10大民間文化守望者”證書,而在這之前,他剛剛結束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連續(xù)20天的中國非物質文化展示表演。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官員開始并不相信范正安一個人能演出一臺戲來,可當他們看到影幕背后栩栩如生的影人兒、劇情設計的滑稽動作、范正安富有激情的配音,還有鏗鏘有力的鑼鼓點兒,都來自他一個人的表演和技能,掌聲、笑聲和贊嘆聲便響成一片。 “唱曲、伴奏、表演,而且手還同時操控幾個影人表演,一個人是怎么辦到的?” 不時有人疑問。 看到范老先生把幕后的道具搬到臺前,手持皮影人熟練地表演了一段劇目,觀眾驚嘆道:“中國的民間藝術真是太神奇了!”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一種古老的曲藝形式,是工藝美術與戲曲巧妙結合而成的獨特藝術品種,發(fā)源于西漢鼎盛至清末,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觀眾通過白色布幕,觀看一種平面偶人表演的燈影,因所用偶人以及場面道具取自驢皮,故稱之為皮影。中國皮影藝術從十三世紀的元代起,相繼傳入了東南亞、中東及歐洲幾十個國家和地區(qū)。 演出時在臺上立設影幕,演員在影幕后操縱皮影道具做各種形象逼真的表演,同時配有演唱、燈光、布景、音樂等的烘托,是世界上最早的由人配音的活動影畫藝術,有人稱其為當今影視藝術的鼻祖,對當代電影藝術的發(fā)展產生過重大影響。 其中,泰山皮影尤為特殊,其他地方表演皮影通常是一個團隊,一般都七八個人,而泰山皮影可以單人進行全部表演,所以又叫“單人皮影”,表演者在表演時手腳并用,自己配音演唱,全身各個部位都被調動起來,沒有一處可以得閑, 與皮影60年的不解之緣 范正安結緣皮影,算起來近60年了。他自幼家境貧寒,5歲父親就去世了。小時候,每次村子里有表演皮影戲的,他都因為沒錢買票急得團團轉。8歲那年,他用撿廢品賣的5分錢終于看上了一場皮影戲。他被這一奇特的藝術深深打動,從此愛上了皮影戲?!疤幸馑剂耍粋€人在幕后又說又唱,幾個皮影人,竟能演出那么多活靈活現的故事!”范正安現在想起來依然激動異常。 從那時起,他就像著了魔一樣,每天都去戲場門口等著,趁人不注意溜進去,甚至鉆墻,藏桌子底下偷著看?;氐郊?,他就用撿來的紙盒子,照著看到的樣子做影人,自己對著鏡子演。 這樣,范正安偷著學了4年。1957年,泰安市成立曲藝隊,當地的皮影藝人劉玉峰招收徒弟。正讀小學三年級的范正安聽到這個消息,不顧家人和老師的勸說連學也不上了,立馬報名拜師。 “師傅的皮影戲班子當時很紅火,除了在泰安當地演出外,還經常到徐州、德州、天津等地演出。我就一邊跟師傅學習一邊演出?!被貞浧甬敃r,范正安說那真是求知若渴,“當時沒有劇本,都是口口相傳,白天聽師傅念詞,晚上睡覺都在那想,一出戲詞沒有20、30遍記不住。” 范正安聰明又刻苦,很受師傅的器重。劉老先生將全部的皮影技藝都傳授給了他,唱念的嘴上功夫,表演的手上技巧,畫圖刻皮的刀上絕活。范正安的技藝得到了迅速提高,不到兩年就開始正式登臺表演,4年以后,他學會了師傅的全部的技藝,并成為傳承“十不閑”的新人。60集的《西游記》、40集的《封神榜》、50集的《三國演義》、還有60集的《泰山石敢當》他都爛熟于心,隨時表演。 1965年,范正安應征入伍。他的皮影藝術才能在部隊得到了發(fā)揮,他用部隊的題材編戲,演給官兵看?!拔腋鶕敃r形勢編演的《越南游擊隊員智斗美國大兵》的皮影戲,很受歡迎,皮影戲跟我走遍了廣東的每一個連隊。”他興奮地說。幾年的軍隊生活他的皮影表演更加嫻熟。 退伍后,他當了一名工人卻舍不得丟掉摯愛的皮影戲。朋友聚會、年輕人的婚禮總少不了他的精彩皮影戲表演。在他老母親80大壽時,他還專門編了一臺皮影戲獻給母親。每年過年他都會帶著妻子孩子去看望自己的師傅,也忘不了給師傅表演一場。 “皮影戲就是我的生命,一天也離不開它?!彼f。 1994年,范正安退休,開始專心研究皮影藝術。他將傳統的演出方式進行了改造,將手擊鼓樂改為用腳擊伴奏。通過他的巧妙設計,三件樂器在他的腳下靈活地打擊出樂感強烈的伴奏?!斑@樣一來,操弄皮影、唱詞念曲、伴奏可以同步進行,表演情緒、現場氣氛再也不會因伴奏而中斷,演出效果更好?!?/p> 溫總理贊譽為“中華絕技”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娛樂方式的改變,泰山皮影和其他民間藝術一樣,曾一度被冷落,觀眾稀少。2006年,泰山皮影被列入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為范正安創(chuàng)造了許多演出機會,他感到特別欣慰。 2007年6月,范正安先生應中國文化部邀請,出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成果展。在展覽會上,范正安以其精彩的展演轟動京城,他榮幸地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接見,其表演的“十不閑”技藝被溫總理贊譽為“中華絕技”。 “溫總理囑咐我發(fā)揚和傳承好古老的中華文化,給了我很多鼓勵,我看到了皮影戲發(fā)展的希望!”范正安激動地說。 同年,泰山皮影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獲得中國文化部頒發(fā)的非物質文化類的最高獎項《文化遺產日獎》。 2008年至今,范正安的皮影戲應邀到法國、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家演出,并走進北大、清華等60多個學校進行表演。 “外國人對皮影戲非常入迷,劇場經常連走廊上都站滿了人。有好多人看完了還不走,跑來問我皮影戲如何表演、它的歷史等等??吹剿麄儗ξ覀冎袊鴤鹘y藝術這么感興趣,我感到非常的自豪。”他說。 讓皮影戲永久流傳
據統計,我國公布的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80歲的者占到1/3。像其他民間藝術一樣,泰山皮影戲的傳承問題一直是范正安的一塊心病。目前,“十不閑”的技藝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除了他找不出第二人,這門精湛的技藝如何流傳?范正安無比的擔憂。 “師傅當年共收了8個徒弟,如今,就剩我一個了,我希望有更多多的泰山皮影傳人,讓這種藝術再流傳百年、千年?!彼麆忧榈卣f。 “制作道具和演皮影戲都是苦差事。皮影制作包括制皮,描樣,雕鏤和上色等十余道工序,整個工期要4個月。大多以黑驢皮為原料,都要手工雕刻,每件作品最少也需 3000多刀才能完成,現在的年輕人很難有這樣的耐心了。”他說。 范正安的兒子范維國,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自12歲起跟父親學習皮影技藝,現在是泰山皮影第七代傳承人。他利用自己的美術專長在皮影制作工藝上進行了改良,比傳統的制作時間節(jié)省了4倍。 “現在,我還不能把十不閑的技藝完美的演繹出來,它要求很高的場上應變能力,很不簡單?!彼f?!氨硌菡呒纫獣谱鲿獞蛴忠獣菲鬟€要會表演。練習夾竹竿,是初學者逃不掉的一項基本功,最多的時候一只手要能控制4個人物,想要演好皮影沒有真功夫真是登不了臺?!?/p> 2008年,在當地小學教美術的范維國把泰山皮影作為正式學科帶入小學課堂,讓更多的青少年接觸皮影,學習皮影,現在已有3000多名小學生觀看并學習制作,表演皮影。 2009年11月,范維國與父親共同創(chuàng)辦了泰山皮影戲研究院進行泰山皮影戲的研究和傳播,同時創(chuàng)辦“弄影軒皮影曲藝茶館”專門表演皮影戲,向來泰安旅游的中外游客、市民演出,讓更多的人了解這項傳統藝術。 除了表演皮影,有時范正安還會演上一段山東快書,他的妻子劉永慧則彈上一段柳琴?!捌拮邮?0多年的柳琴演員了,經常在家我演皮影,她就彈琴給我伴奏,我創(chuàng)作了新戲也先演給她看,她總能給我提出建議?!狈墩舱f。 “我們現在幾乎每天都有演出,最忙碌的時候一天演出四場,接納了近300名游客。有的觀眾甚至是一直站著看完的?!?他開心地說,“小孩非常的喜歡看,每次表演完,他們都不肯走,個個都要搶著到幕后操作一番,一解皮影的奧秘?!?/p> 每周五晚上,茶館都對孩子、學生免費開放,為想學皮影戲的孩子提供一個展示學習的地方?!爸灰⒆觽兿矚g,就有傳承的希望。只要有人真心想學,我愿意毫不保留地教給他?!?范正安說。 目前,他正著手整理200余集的古今皮影戲本,“過去皮影演出都沒戲本,全都是口頭傳,我要是再不整理下來,一些老戲就失傳了?!泵磕?,除了泰山石敢當》等一些傳統戲目,他還要推出幾出新戲,吸收當今流行語言,以適合年輕觀眾的口味。 規(guī)劃主題公園 打造皮影文化產業(yè) 在弄影軒,包含泰山皮影元素的服裝類、鏡框類、掛飾類和實物類等四大類60多個品種的商品掛滿了展售區(qū)。范維國說,“我們現在還在進行皮影系列工藝品開發(fā),是全國唯一可以根據自己形象定做影人的地方?!?/p> 2009年,他們設計的皮影工藝品獲得北方旅游產品交易會金獎。目前,商品年產達到1萬余件,產品暢銷德、意、日、英、美、法、加拿大等十余個國家。 “外國人尤其喜歡這些工藝品。你瞧,這套皮影人就是一個瑞典大使特地托人定做的?!狈毒S國指著墻上掛的一套皮影說。 “弄影軒只是泰山皮影挺進市場的一小步而已,距離產業(yè)化還有很大距離。”不過對于泰山皮影未來如何發(fā)展,范維國已經有了清晰的設想?!拔蚁MㄔO一個泰山皮影主題公園,從皮影藝術劇場、皮影博物館、皮影文化研究中心到文化主題酒店、其他門類的民俗工藝品展銷,雜技表演等一應俱全?!?/p> 范正安說,有兒子及更過喜歡皮影戲的年輕人加盟,皮影戲的明天會更好。 來源:中國日報山東記者站王倩、鞠川江 編輯:李晶 |
|
|||
|
||||
|
客服電話:010-84883300 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webeditor@chinadaily.com.cn
|
||||
|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獨家所有,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